深圳将在明年11月举办亚太经合组织(APEC)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。这意味着2026年将是中国第三次担任东道主,前两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分别由上海(2001年)和北京(2014年)承办。
APEC成立的“初心”是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、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、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,如今已成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、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。其21个成员经济体GDP总和占全球的60%以上,贸易额占全球一半以上。
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召开一次,是APEC框架下最高级别的会议。在1993年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固定机制之后,APEC在推动全球和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与此同时,APEC时隔12年将再度来到中国。这对于深圳本身来说更是意义非凡,可以借此向世界直观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、现代化建设的成果,以及拥抱全球化的决心。
深圳在过去45年间从太平洋沿岸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,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,也是中国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。
凭借其独特的人口结构,深圳已逐渐形成了开放、包容和创新的多元文化特质,并与全球59个国家的省市地区缔结了95对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。
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城,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累计进出口规模保持内地外贸城市首位,达3.36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0.1%。
尤其值得指出的是,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下,深圳外贸结构持续优化,与越南、新加坡、墨西哥、智利、澳大利亚等APEC成员展开合作。
实际上,自2018年起,APEC就与深圳结缘,以该经济合作机制冠名的中小企业工商论坛已长期落户深圳宝安区。该论坛是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、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与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性论坛。
《新闻联播》节目指出,深圳成为中国“APEC第三城”,也彰显了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。另据《深圳特区报》报道,“十四五”以来,深圳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方面连续21年领跑全国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.5万家,密度居全国第一。
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提出,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、高端仪器、基础软件、先进材料、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。
与其经济奇迹一样,深圳的国际“存在感”逐步强化也离不开顶层的战略擘画。
2019年8月18日,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》明确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、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、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,并首次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、创新力、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。
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历史文化名城庆州市举行。期间该国总统李在明在记者会上表示,未来一年亚太地区将迎来更多发展,这将体现在2026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。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